一場文化大革命,改變了多少歷史,改變了多少人,改變了多少家庭。
我回來了,但是一切都回不去了。
這個世代,全得了失憶症。
文革世代,與家人音訊隔絕多年的勞改犯陸焉識,因思念心切在一次農場轉遷途中逃跑回家。他的行為讓懷有芭蕾舞夢想的女兒,錯失了成為女主角的機會,在組織的壓力以及對父親的不諒解,丹丹不斷阻止母親馮婉瑜與父親陸焉識相見,使得兩人再次相隔天涯。
文革結束後,陸焉識終於平反回家,卻發現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——女兒丹丹放棄了自己的芭蕾夢想,成為一名普通的女工;而更讓陸焉識深受打擊的是,他深愛的妻子馮婉瑜,因患病已然不再認識眼前的他。而馮婉瑜每日早晨到火車站,舉著陸焉識的牌子等他歸來。陸焉識成為了熟悉的陌生人。陸焉識試圖讓婉瑜認出自己,假扮調音師、充當街坊鄰居,每天幫馮婉瑜念著自己寫給他的信,他修補了婉瑜和丹丹的親情,卻再也喚不起自己對婉瑜的記憶。
他和我沒關係,我服從組織命令。--丹丹
《歸來》的英文翻譯Coming home,如同陸焉識返家後的最佳寫照。Back home 或許在英文字意上,比較符合重新回歸家庭的語意,但是對十幾年來音訊全無的陸焉識來說,他再也無法以陸焉識、馮婉瑜的老公,這個身分重返家庭了。Back 成了 Come ,成了一個無法歸來的路人。
文革,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,也是充滿蕩蕩不安的災難性階段。毛澤東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僻,全面性地推動毛澤東思想,三反五反、大躍進,直至1966年後紅衛兵徹底在中國壯大,毛澤東全面支持「造反有理」,同時針對被視為「剝削階級」「反動派」的個人開始抄家,攻擊學術權威、知識分子,大批學者、知識份子被毆打、虐待,受到人格上的侮辱,被害或自殺。一旦在中國犯下罪刑(多數人是被誣陷),便會被下鄉進行"勞改",而陸焉識正是文革底下的犧牲者。
1994年張藝謀憑藉《活著》拿下第47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,2014年張藝謀再度以文革為題材,打造跨世紀的絕美愛情故事。
生離死別 曠世之戀是《歸來》的文宣,以文革作為時空背景,主打史詩愛情故事,實質上就是一件非常具有爭議的題材。悲慘事件下的愛情故事,會讓愛情更具悲壯和情懷,更能讓觀眾投射較多的情感,《鐵達尼號》以當年的沈船事件衍伸出的愛情故事,可以說是史詩愛情的經典。但是,《歸來》搭得不是鐵達尼號而是全中國最深的痛,一場名為文革的沉船。
《歸來》上映後,外界的評價非常兩極,部分觀影人認為《歸來》非常不尊重原著,只拍了小說中的最後30頁,完全改變了故事重點。對於一本涉及文革、描摹人性的原著,卻剪除了所有指涉人性和壓迫自由的成分,《歸來》只是拿一個敏感話題當幌子、拿眾所皆知的苦痛勾人淚水,毫無高級的動機和目的可言。
但也有人認為,節選小說最後三十頁來拍是張藝謀的聰明之處,因為小說前面文革的戲份太過於非人道太殘忍了,既不好展現也過不了審,所以導演選擇了愛情這個節點。以男主角陸焉識回到家後發現老婆失憶這條主線來串聯,既避開了審查的禁區,又能以小帶大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,有著很強的影射和諷刺意味。
以上,各自癥結的點皆是改編小說所會引發的問題,再加上《歸來》觸碰到中國最敏感的話題,使得原本一部看似史詩的愛情,變成爭議十足的電影。因為導演是眾人皆知的張藝謀,原著小說是國寶級的嚴歌苓,使得許多細節都會不斷地被放大。我認為在改編劇本上,《歸來》實質上並沒有做錯,在中國電影審查上,只要涉及到政治等敏感話題,絕對會被列入禁片,或者是被要求刪減。在電影界打滾多年的張藝謀,肯定是深知這點。以愛情為主軸、時代為輔,文革的背景即便被縮小,卻也不失強烈的影射和諷刺。
那麼,撇掉關於改編劇本 的爭議,《歸來》所講述的正是大時代下,人類所不能改變的命運和那似曾相識的記憶。
她明明什麼都記不住,卻只記得我的不好。--丹丹
沒有一把能徹底剪斷親情的剪刀
音訊全無的父親,他的"歸來"卻成為女兒丹丹的夢靨。在階級主義的制度下,丹丹的芭蕾舞夢想就這樣被打碎,原本就不堅固的父女之情,成了時代下的犧牲者。主演的父親是個逃逸罪犯,在文革時期是多大的標籤,但是即便在這看似進步的世代,這樣的標籤也是無所不在,標籤一旦被貼上,就像是很難撕掉的膠水般,即便撕了標籤背後的痕跡卻怎麼也弄不掉。不願接受不平等待遇的丹丹,將所有的過錯都推到了父親陸焉識身上。
兩人在自家門前的重逢,對於丹丹來說只有強烈的恐懼和憤怒,一名不曾在記憶裡出現過的人,一名自稱爸爸的男人,一名逃逸罪犯,對丹丹來說陸焉識只是一名陌生人。他的憤怒來自沒當上主角的不滿、他的恐懼來自於組織的權威,在父女重逢的夜晚、滂沱的大雨下、狹小昏暗的樓梯間,塞滿了奔騰不安的情緒。文革,改變了中國人當時的家庭倫理。
三年後文革結束,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。丹丹放棄了最愛的芭蕾舞,成為一名工廠女工,母親患了失憶症,所有的記憶全都都停留在丹丹在大雨中對組織告密的情景。丹丹,在父親的二度歸來下,同時也失去了母親。
張藝謀在處理父女的橋段上,略有虎頭蛇尾的感覺。在樓梯間丹丹和陸焉識對抗和拉扯下,那段欲言又止的爆發,即便沒有是有對白的畫面卻也能完整詮釋出在世代下,親情和威權的拔河。但是,電影後半段卻將重心置於陸焉識和馮婉瑜的世紀愛情上,明顯的帶過丹丹和父親的親情。短短的三年,陸焉識對於家人的愛沒有淡化,那麼丹丹對於父親的不諒解和恨,卻如此輕易的被抹滅。三年前,丹丹當作自己已經沒有了父親,甚至不願意叫他一聲爸。三年後,彷彿過去的事情沒有發生,丹丹輕易的接受這個歸來的父親。少了些圓滑和心情上的轉場,原本期待兩人的冰點,以一個破格的方式去處理,甚至期待丹丹第一次喊陸焉識"爸"的畫面,但是這段親情就這樣被時間給悄悄帶過。電影的後半段,少了那父女之間相依的親情感。
丹丹,她的人生就如同《紅色娘子軍》中的吳清華,吳清華參軍是因為不滿這個社會的欺壓,但是到頭來她才發現報私仇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,參軍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要解放窮苦的大眾。丹丹,她人生的起伏因為父親的歸來而改變,她的憤世忌俗是對這個時代和世俗的不滿,她的母親為了陸焉識而沒有去看她的演出,她的恨是青春期的副作用。在文革的時代,她當不上女主角吳清華,丹丹只是一個配角士兵。文革結束後,丹丹穿上吳清華的舞衣跳著熟練的芭蕾舞,即便在她母親眼中,她還是當年那個年幼跳士兵 的女兒,但是對丹丹來說,她已明白她就是吳清華,不再因為個人情緒對父親產生偏見,丹丹,是馮婉瑜和陸焉識的女兒。他們,就是一家人。
和兩位實力派的老將演員同台,演員張慧雯可謂一枚強勁的後浪,就讀北京舞蹈學院的她,《歸來》是她的電影處女作。原本就學舞的張慧雯,在電影當中可以說是發揮得淋漓盡致,但是第一次演戲的她,卻能夠將充滿內心掙扎和衝突的丹丹,詮釋出自己的味道。張慧雯,被譽為最新的"謀女郎",期待他在日後有更出色的演出。
將愛情至於生命面前,會是怎樣的感覺。
鞏俐飾演的馮婉瑜,為了歸來的陸焉識忤逆組織命令,她沒有丹丹對父親的不諒解,只有那義無反顧的愛。人類的大腦,是動物中最聰明的。但是,我們卻不能夠精確的掌握它,尤其是記憶。馮婉瑜,就是一個被世代玩弄,被記憶捉弄的女人。對他來說,陸焉識就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位,不顧危險只為了見他一面,不顧女兒哀求只希望他吃好穿好,最終,她依舊抵不過這個世代。
即便你記不得我,我們依然是一家人。
文革結束後,馮婉瑜也因為老年而患了失憶症,在她腦中陸焉識早就失去了他原有的樣貌,女兒丹丹也因為氣憤而剪掉家中所有的照片,對於馮婉瑜來說,剩下的只有陸焉識這三個字,深深地被刻畫在心中,即便那名字也逐漸地模糊。在那科學不發達的時代,陸焉識只能靠自己去喚醒婉瑜的記憶,但是記憶這東西,一旦失了根就無法僅僅抓牢。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,症狀即是難以記住最近發生的事情,像是婉瑜家中總是貼了不少的紙條、泡茶時也會忘記瓶蓋、具攻擊性、情緒不穩等,最後則會從家庭和社會的社交關係中退出。大腦的極度萎縮連帶影響到記憶,婉瑜的時空凍結在當年陸焉識歸來的那天,每日每夜的重複那一天。由於阿茲海默症是無法治癒的退化性疾病,病患終需依賴其他人協助及照顧,主要的照護者通常是病患的伴侶或是親近的家屬。然而照護阿茲海默症病患會對照護者產生非常大的負擔,對照護者的人生各方面都造成壓力,包括其社交、精神、體能和經濟都會受到影響。家人,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依靠,再累再辛苦,家人就是家人。
鞏俐的演技讓馮婉瑜的失智症產生了多層次的變化,每回婉瑜看陸焉識的眼神和表情都不一樣,馮婉瑜是文革下的犧牲者,她的存在如同這個世代被抹滅的記憶。
《歸來》講述的不只是時代下的失意、世紀的愛情,更是喚醒在高齡化的世代下對於老年人的照顧。在以一胎化為主的中國,父母老了之後兒女要承受的是比上一代更為沉重壓力,一旦父母患病除非送去安養院照顧,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。《歸來》砍去原著中對於文革殘酷的描寫,將重點置於後段的記憶,比起讓大眾去重拾或體驗文革當時的殘忍,不如以文革所導致的後過以及對於記憶的刻劃,更能夠讓這世代的人了解到文革對於中國的影響。
沒有鎖的門,和沒有鑰匙的鎖是一樣的。
因為鎖而被阻擋在外的陸焉識、得了失智症後拆掉的門鎖、內心那打不開的心鎖,時間變了、世代變了、人也變了,唯一不變的是那無怨無悔的付出。在新年這一天,陸焉識裝病沒有去念信,婉瑜煮了一碗餃子送去他家,象徵團圓的水餃卻成為回不去的歷史。
一個錯誤的政策,到底會改變世界多少?文革導致文教大倒退、人才缺乏、倫理倒錯、家破人亡、妻離子散,《歸來》的劇情雖然狗血,但同時也是在警惕著這世代的上位者,有時候政府的一個決定,就會導致許多悲慘的後果。
《歸來》可謂張藝謀從影以來最突破的變革,少了張氏的色彩美學、浩大的場景,《歸來》就像是張藝謀回歸人心的作品。即便《歸來》的質感不及他的藝術氣息,在時間的轉場上非常草率,短短的用三年後、很多年後等直白的轉場帶過,完全失去大師的風範,且破壞了電影的流暢性和沉重感。即使張藝謀在最後一個畫面,抓回了流失的手感讓畫面成了一幅最美的畫,也很難挽回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會恍神的情況。張藝謀,或許真的回不去了。
歸來 | |
---|---|
中國海報
|
|
基本資料 | |
導演 | 張藝謀 |
監製 | 張昭 賈躍亭 李力 江志強 |
編劇 | 鄒靜之(改編) 嚴歌苓(原著) |
主演 | 陳道明 鞏俐 張慧雯 |
配樂作曲 | 陳其鋼 郎朗(鋼琴演奏) |
攝影 | 趙小丁 |
剪輯 | 張末 孟佩璁 |
製片商 | 樂視影業 萬達影視 安樂電影 和力辰光國際文化傳媒 浙江華策影視 |
片長 | 110 分鐘 |
產地 | 中國 |
語言 | 國語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