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的形狀,到底該由什麼組合而成,才能形成普遍社會價值所理想的樣貌?描述由各自離婚而後再婚的「重組家庭」,直翻原本的日文原名為當我們誕下幼子(幼な子われらに生まれ),簡單明瞭地指出,即將誕生的新生命,是這個家庭唯一能證明「血緣關係」的存在。然而,法律上認定的家人,為什麼卻又成了血緣之外的外人?

不同於《我的意外爸爸》將抱錯嬰兒,作為對血緣關係的重新省視,《親愛的外人》則是對於日本節節攀升的離婚率,將出發點放到大眾最容易面臨,以及接觸的重組家庭上。而本片也承襲原著重松清,在溫暖中揭開殘酷真相的筆觸,將角色之間的稜角,以平滑的方式互相抵觸,卻又不顯得過於激烈。畢竟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平凡的家庭,該有的普通故事,《親愛的外人》便也不特別強調這個家庭的不平凡。


「每天見面的話,感覺不到成長的速度。」

每個月只能見一次的親生女兒;明明同住屋簷卻處不來,一心想見自己親生父親的再婚妻子的女兒。導演三島有紀子不斷透過「空間」與「距離」,消彌血緣關係的重要性,不管是開場沙織與信所待的遊樂園,對照最後澤田原本預定與女兒小薰再聚的頂樓遊樂中心。就連本片的核心更以「斜行電梯」與「樓梯」,作為看似轉場的工具,實質卻也凸顯而出,家庭之間沒有所謂的捷徑,唯有一步伐一腳印,才能走到幸福的終點。


「換個人還是一樣,那我寧願要親生的爸爸。」

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血緣關係的電影,不如說探討何謂父親的職責,才是《親愛的外人》的重點。作爲淺野忠信歷年演出中,最正常的角色,反而一舉扛起整部電影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,不光是左右為難亦或是在父愛中,參雜著不安之感,倒也讓原本後半段,似乎稍嫌冗長的敘事,得到緩解。

arrow
arrow

    Char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