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試就像在玩撲克牌吹牛,只要不被揭穿的話,就能覆蓋一張牌結束這回合。正因為我們永遠無法成為心目中理想的大人,只好躲在網路的世界中,以觀察者、居高臨下的姿態,用文字偽裝成理想中的somebody。何者、NANIMONO、你哪根蔥啊、Who are you,在日本的求職地獄與推特世界中,《何者》揭穿的便是所有人手背下,所覆蓋的那張牌。

改編自朝井遼榮獲直木賞的《何者》,描述五位即將邁入職場的年輕男女,機緣巧合聚集在一個屋簷下,把這裡當成討論求職策略的秘密基地。他們互相加油打氣,友誼、戀愛、背叛等情感一一交織出他們的青春。擅長冷靜分析的拓人(佐藤健 飾演)、看起來遊手好閒的光太郎(菅田將暉 飾演)、光太郎的前女友瑞月(有村架純 飾演)、求職女強人理香(二階堂富美 飾演),以及跟理香同居並不積極求職的隆良(岡田將生飾演)。他們互相加油打氣,友誼、戀愛、背叛等情感一一交織。

從《聽說桐島退社了》再到《何者》,原著作者朝井遼的筆鋒沒有改變,在看似貼近人心的角色中,都是一筆入魂的真實世界。擅長以角色之間鮮明的個性和人物關係,組成那個時空下的平行世界,從高中校園金字塔來到介於學生和社會人士之間的灰色地帶-求職,而《何者》甚至相較於前作來得更加一筆見血。

然而,日本人對求職重視的程度,可以排名人生大事前三名,但也正因為台灣和日本的文化不同,在起跑點上便會產生程度上的好惡之別,畢竟主打年輕人族群的求職題材,卻有如隔靴搔癢一般,少了原著的單刀直入的打臉和批判感。即便整體而言,節奏十分流暢度加上演員之間默契和演技滿分,但是後半段的反轉和生硬的收尾,以及單單97分鐘的片長,讓《何者》仍只停留於故事與形式上美好的表面。雖然能看出導演三浦大輔,在情節中穿插舞台劇表演的畫面,展現他曾在《愛的放題》渴望以鏡頭傳達戲如人生的意境,但也因為太過著重於故事最後的爆點,而沒有抓住原著所要傳達的核心,成了《何者》最大的致命傷,讓本片少了後作用力,也可惜了原本手上的一手好牌,只好覆蓋這張牌,結束這回合。

西裝筆挺、面無表情的年輕男女們,壯觀得有如大型人形骨牌,《何者》的大排場開場,不禁令人想起1984 Apple Macintosh的經典廣告。求職,對於台下這些振筆疾書、專心聆聽的人來說,背後真正的「目的」又是為了什麼?電影中的人物設定,便不時圍繞在他們各自對於求職不同的態度。作為外國人,《何者》可說是能稍稍窺探日本獨有的求職文化,不同於台灣大學生畢業後先玩幾個月,要得到企業的『內定』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:

✮在日本『最慢』大三就要開始找工作,一連串的面試塞選過程,便足足能花費你一整年。電影中,年級也成了故事最大的關鍵。

✮參加就業博覽會、企業說明會:人生人海堪比台灣旅展

✮關關難過,但還是要關關過:先過第一關履歷、再到筆試或線上測驗、最後的個人面試或團體面試與小組討論,動輒一個月的長期抗戰,也不難體會主角所說,求職能夠變成一種專長的說法。

✮固定的招聘時間:說明了《校閱女王》石原聰美為何在不斷面試被刷掉的N年後,才得以進入夢想中的公司。

作為日本首部講述日本求職文化的《何者》,在設定上便具有極高的新鮮感,比起菜鳥闖天關、老鳥職場劇、失業苦悶計,求職期可以說是人生最尷尬,甚至是心懸在半空中的時期。好比台灣高中生,考完學測再到指考選填志願般,為的只是求一個「安定」,一個用錄取二字肯定你的地方。然而在《何者》原著中所描述的一段:

「明明應該有關鍵的理由,但卻不曉得那是什麼,甚至不會給人分析失敗的機會,而在至今的人生中所經歷無數的考試,好歹還可以分析是因為數學考不好,或是寫作文的時間不夠。這是求職活中中很可怕的一點,沒有確切的標準,因為找不到錯誤,所以不知道挫敗的理由。」-《何者》朝井遼

面試官與求職學生,就像是醫生和病人的關係,只是病人只能說明自己健康的部分,只要沒有確實地檢查,隱疾就不會被發現。而後在得到內定、領藥的瞬間,即使醫生開得只是一般維他命,但是那種我有救了、我不會死掉的心態,就好像被注入一劑強心針。一如《墊底辣妹》發願考上慶應大學的理由,只是因為裡面很多帥哥。《何者》一開始的定調,早已偏離勵志和夢想,他們找工作的理由,就只是跟隨著人們所訂的人生階段,而進行下一個動作。或者說,再次點出有夢不敢追,才是現實社會的真相。

「簡訊、推特、臉書流行之後,大家開始用簡短的句子自我介紹,與別人交流,正因為如此,才會覺得選擇了什麼樣的詞彙是很重要的事。我覺得那是錯的。因為如果必須簡潔地表現自己,那麼沒有被選擇的會遠遠多於被選擇的用語。你應該用力想像一下,這些簡短文字的背後,究竟是什麼樣的人。」-《何者》朝井遼

《何者》將故事丟到學生和成為社會人士之間的灰色地帶,不外乎是為了帶出更為灰色的人性。比起點出日本年輕人求職心態,社群媒體所改變的人際關係,其實才是電影和朝井遼對於現實社會的觀察。在推特Twitter 較為廣泛使用的日本,早在《白雪公主殺人事件》狗仔記者的爆卦與不負責的網路評論、《被遺忘的新娘》七海在推特上扮演不同的角色、《重版出來》資深編輯實況轉播新人的一舉一動。然而,「手機成了我們的黑盒子。」這句《完美陌生人》電影中的台詞,正對應出《何者》所要闡述,網路如何以有形的方式讓人類分裂。

請用一分鐘介紹自己。」不同於其他社群媒體,推特在發文上便限制使用者字數,如何用140字完成要講述的內容,以及推特發明的#hashtag,@標記、回文想對話的人。開始改變人們在網路上發言的習慣。只在網路上說真話、只在推特上說假話,雙重人格在這個世代已經成為文明病。

「我們變得要在沒有人知道的地方,才能下定決心。正因為隨手就能發送一些瑣碎的小事,所以真正重要的事不斷地隱沒其中,被掩藏了起來。」-《何者》朝井遼

《何者》十分忠於原著,兩者皆不時以推特發文穿插其中,進而將觀眾帶入其中,想像那些文字之於自己、之於發文者的關係,以佐藤健為故事中心,從他的視角看見不同類型的人,只是這些文字背後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?本片嘲諷意味並不濃厚,反倒像是揭穿社群媒體之於現實的假象,雖然引爆的方式有點做作與刻意,讓電影的後作用力難以延續。但是卻仍能驚呼一聲,對於身邊真實存在的現象,被一五一十地演出來。

「我只能讓又俗又遜的自己的,接近理想中的自己。我只能用這個模樣奮力闖出一條路。」-《何者》朝井遼

「他只是想讓大家有好感。」「那樣也很厲害吧!」《何者》被比喻為觀察系電影,用接近現實的設定揪出人性的灰色地帶。到底,假裝自己很平易近人,還是不去迎合他人才是正確選項?二階堂富美飾演的積極求職者,也不禁令人想起在他曾在《問題餐廳》找不到工作的東大畢業生,缺點是遜斃了,優點是我承認自己遜斃了,延續到《何者》之中,但又再次可惜於電影稍作修改的結局,反而不及原著的所帶給讀者的勸世小語。

「我最近明白了一件事,假如人的一生是一條長長的鐵路,現在已經到了沒有人會以和自己同樣的高度和角度,一起注視著這條鐵路的時候了。越是往前走,一起看著自己鐵路的人數就一定還會繼續改變。之前身邊的人總是會說,過程比結果重要,但那是因為一直看著自己的鐵路的人就在身旁。我們必須獨自一個人,注視著自己的人生。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人,會陪著我們一起看鐵路通往的方向了,沒有了會替我們思考未來的路該怎麼走的學校老師,也已經接近父母生下我們時的年齡,而我們已經來到這個階段。」-《何者》朝井遼 

「內定錄取這四個字,真是不可思議啊。彷彿整個人都被完全肯定了。」這句話也同時獻給片中表現優異的演員群。《何者》的卡司名單,可以說是新銳實力派演員這邊請、未來影帝影帝大集合,多虧他們極為自然的演技,才讓本片尷尬指數降低不少。而剛好這些人在2016也都有亮眼的表現,雖然有村架純都出道這麼久,還在拿新人獎,但是看完《何者》產生的安心感,並非電影本身給,而是看見日本後浪能夠演繹出難度不高,卻完全不帶一絲彆扭和生澀的表現,至少以觀眾的角度來看,佐藤健、二階堂富美、岡田將生、菅原將暉、有村架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,並不會找不到工作。

「真正重要的事,並不會寫在推特 臉書或簡訊裡,把真正想說的話寫在那種地方,即使獲得了回應,也不會因此感到滿足。然而想在網路上展現什麼樣的自己總是存在的,所以不知不覺間,會與現實中的自己逐漸產生落差。『你在推特上看起來明明就不是這樣』,為什麼要被誰這樣隨便評論呢?只有自己的大頭貼仍是活力充沛的模樣,始終存在那裡。」-《何者》朝井遼

一如前面所說,《何者》極大的致命傷,讓本片即便插了很多針也難以見血。但是也一改許多日本電影,時常出現的拖戲壞毛病,電影版倒也保守地且按部就班地照著原著劇情,並無增加其他的戲份,也讓《何者》雖然少了某種細膩,卻仍以流暢感輔以演員不會讓人出戲的演技,作為娛樂性商業片的前提下,在搭配服用朝井遼的原著小說,《何者》僅希望人人都能翻開原本覆蓋的牌,成為被別人與自己認同的Somebody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何者 日本電影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r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