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枝裕和,就像一首沒有歌詞的鋼琴伴奏,使用最簡單的白鍵彈奏出的C大調、抒情慢板,無須升降,大約是一般人走路的速度。但是,為什麼就連簡單的散步都會讓人感動到流淚呢?

極其喜歡《我的意外爸爸》比散步還要緩慢的節奏,因為觀者的靈魂早已被電影吸收,我們都成了電影的重量,成了那個意外、那個爸爸、那個孩子,直到電影結束都無法抽身。

親緣和血緣真的能分開嗎?從《第八日的蟬》到近日的《怪物的孩子》,這些電影都意圖告訴我們些什麼。但是《我的意外爸爸》卻不將時間浪費在說道理上,而是一步一步演給你看,所以靈魂才會被吸走,「如果我是那個父親(孩子),我會選擇親生兒子(父親)嗎?」。孩子的年齡設定在6歲,單純且簡單的生物,如果年齡再大一點議題會更難處理,但是這樣的設定,卻更凸顯出「選擇」的二分法。

或許,《我的意外爸爸》從一開始就打著「感情是可以培養的」的招牌,只是假裝讓親緣和血緣好像難以選擇,卻在其中不斷在料理上撒調味料。一如福山雅治飾演的父親,其母親就是繼母;一如故意調換孩子的護士,再嫁老公的孩子卻挺身保護她。「親情」是血緣建構出的基礎,但是真正讓親情成為力量的,其實是後天不斷累積而成的愛,就算是憑空生出來的,也足以撼動世界。

偉大的不是血緣,而是「愛」與「陪伴」。

《我的意外爸爸》很簡單,簡單到難以言喻,如同一張白紙,卻深刻到你必須仔細觸摸才能感受到上頭細膩的紋路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我的意外爸爸 是枝裕和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r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